四季不落幕,北京室内滑雪馆见证冰雪运动从冷门到大众
2023-09-28 21:51:34

原标题:四季不落幕 ,落幕冷门北京室内滑雪馆见证冰雪运动从冷门到大众

不同于露天滑雪场,北京室内的室内滑雪馆打破了季节天气的限制 ,让滑雪成为一项四季运动 。滑雪立春后的证冰众北京,位于顺义区的雪运乔波滑雪馆人气不减 ,2月11日,落幕冷门临近中午时分,北京不少滑雪爱好者在雪道上穿梭滑行。室内

这是滑雪北京最早的室内滑雪馆 ,高峰期一天客流量能够达到2000人次。证冰众今年是雪运场馆建成的第19个年头,经过多年的落幕冷门积累 ,乔波滑雪馆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北京会员群体 ,达到20万人。室内

乔波滑雪馆是北京最早的室内滑雪馆,今年是场馆建成的第19个年头 。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

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,滑雪馆散客明显增多

滑雪走进大众 ,不是一蹴而就的 。在王群看来 ,那段冰雪运动的冷门期格外漫长。作为乔波滑雪馆负责人,他向记者表示 ,前十年,滑雪馆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。

2005年,乔波滑雪馆正式投入运营 。那时候 ,人们对冰雪运动的认知还存在一定局限性,许多人认为这是一项危险的运动。王群表示,当时北京的平均工资不高 ,但滑一次雪就要100多块钱 ,只有少部分人消费得起 ,场馆主要承担了部分国家训练的任务。

王群记得 ,变化是在2013年后 ,当时明显感觉到爱好滑雪的人多了 ,特别是在2015年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之后,人们对冰雪有了更多的认识 ,滑雪馆的散客明显增多 ,这也成为滑雪馆扭亏为盈的转折点 。2015-2019年,乔波滑雪馆平均每年接待8-10万名学生。

2月11日 ,乔波滑雪馆,一名身穿滑雪服的小朋友。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

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,全国最狂热的滑雪爱好者中,北京以30.86%的比例占据榜首 ,北京滑雪人次常年占据全国前三名。在北京庞大的滑雪爱好者群体中 ,有的集中在冬天滑,夏天就封板了 ,有的想恢复滑行技术,那么在将近9个月的非雪季,室内滑雪馆就是最佳选择  。

特别是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一个月 ,乔波滑雪馆办理季卡 、年卡的顾客猛增 ,月销售量达到800张左右,这几乎比此前翻了两倍还多。

全年开放 ,有寒暑假两个高峰

实际上,在北京的滑雪场,不论室内还是室外 ,都是人工造雪。王群表示 ,室内滑雪馆不受环境影响 ,相对来说雪质更软,滑行速度比较适合初学者,且场地四周的海绵厚度达到20厘米  ,可以有效保障安全。

馆内设有初级道和高级道,初级道200米、高级道300米,场馆一年四季开放营业 ,不过也有相对的淡旺季 ,时间与开学季挂钩 。每年三四月学生开学后,滑雪馆会出现短暂的淡季 ,五月客流回升,暑假时迎来客流高峰期。秋季开学后进入淡季 ,十月后回温,在寒假特别是春节期间达到又一个客流高峰期 。

2020年,乔波滑雪馆对馆内进行了粉刷装饰,完善了制冷设备 ,更新了雪服 。此次改造升级也为客流量的恢复做足了准备 ,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滑雪季,乔波滑雪馆的客流量达到5万人次。

2月11日,乔波滑雪馆 ,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来体验滑雪 。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

开始追求高水平玩法,请教练的人多了

在乔波滑雪馆,前来滑雪的多是父母带着孩子。王群告诉记者,在寒暑假的客流高峰期 ,馆内主要以学生群体为主,孩子也会带动家长参与冰雪运动 。

2月11日,适逢周六 ,聂女士和老公带着孩子 ,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,从朝阳来到乔波滑雪馆滑雪 。想抓住冬季的尾巴 ,带孩子来体验滑雪。陈女士说,恰好购买的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即将到期,滑雪是包括在内的项目  ,虽然全家是第一次体验滑雪运动,但是孩子有兴趣 ,以后天暖和了,想滑雪还可以来  。

近年来 ,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教练的作用 。王群介绍,乔波滑雪馆有自己的教练团队,目前共有18名滑雪教练 。

赵建锋是乔波滑雪馆的老教练了,下午2点多 ,他还在前台忙着调度教练员 。从滑雪爱好者到教练员,赵建锋已经滑雪17年。最初,他来到乔波滑雪馆体验滑雪 ,由此爱上滑雪 , 2011年 ,赵建锋成为乔波滑雪馆的一名教练 。

等待入场的滑雪者排起长队。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

赵建锋发现 ,近年来,找教练的学员也变多了 ,人们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滑行,开始追求更高水平的滑雪姿势和玩法 。

现在场馆里的教练基本不够用 ,每个教练每天都有排课,在滑雪高峰期,教练一天得带7-8个小时课程 。赵建锋说,老学员会跟教练提前约时间 ,一般周六日的学员会多一些  ,在工作日,有的上班族会白天上班  ,下班后来滑雪 ,因此工作日的夜场人也会多一些 。

随着开学季的到来,乔波滑雪馆的客流高峰即将过去 。接下来 ,滑雪馆计划更新中高级道运力设备,并逐步升级雪季雪质。我们也会增加更多新颖的产品,继续完善教学体系,给参与滑雪技术提升的顾客更加直观的消费感受。王群说 。

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

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

(作者:专用电瓶)